庚子之始,新冠来袭,全国人民的春节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就在抗“疫”中度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一群人,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人,他们是我们最美的逆行者,医生、护士、军人、建筑工人…….
空旷的校园里,少了昔日琅琅的读书声;安静的教学楼里,不见孩子们往日的欢声笑语。我们所有人不得不暂时在家隔离,但疫情只能隔人,却不能隔离我们班主任们爱护关心学生们的情。他们也迅速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用繁琐细致的一句句问候、一次次统计、一点点关爱,彰显了人间大爱。
刘正伟老师:责任与担当
年级组长刘正伟老师与爱人是我校高二年级数学与初二年级语文教师,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女儿11岁,儿子才2岁多,两个孩子都是正值需要父母陪伴和关怀的时候。但疫情就是命令,学生工作大于天。刘老师在1月28日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就安排年级其他班主任每天落实各项工作,学生体温监测、接触疫区情况,全面摸排,工作安排的非常细致。后来刘老师经过自己探索,指导全年级及全校班主任使用接龙小程序,免去了班主任统计工作时的很多繁杂。接到直播课的通知,刘老师又再一次像“战士”一样带领大家冲锋在前,协调年级每位老师的直播课,协调每个备课组老师的人员分配,带领团队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试播,使我们高二团队的直播课全都顺利进行。在家里,刘老师是全家起床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早上六点十分起床后,先安排好年级的各项统计工作,然后在年级群中督促所有的学生起床,早读。紧接着,自己备课、上直播课、改作业、辅导、答疑。这就是一位年级组长的日常,琐碎而细致入微,繁琐而有条不紊。肩负重任,却从不叫苦,这就是担当。
李永伟老师:爱心与真情
提到李永伟老师,同学们和老师们都亲切的叫他“老李”,其实“老李并不老”,因为热心,因为热爱学生。李老师的孩子才刚刚10个月,岳父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已经70多岁,但仍奋战在医疗救护的第一线。李老师默默地支持着李教授的工作,同时对自己所带的高二三班同学默默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与真情”。他的所有“在校工作”变成“在线”,从“有休”变成“无休”,从“本地”到“各地”。结合高二三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不断安抚学生和家长情绪,事无巨细的关爱,正是有他这样的关爱,班级里所有的孩子们一切正常。是啊,班主任虽然不能冲到抗击疫情一线,但时刻坚守自己的教育岗位,温暖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学生,这不就是人间大爱吗?

图为李永伟老师为学生送学习资料 ↑↑↑
刘月玲老师:引导与沟通
刘月玲老师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班主任,她做事干练,细致,有条不紊。在我校的班主任群里,每天有各种通知,统计,汇总,报表,上传等事务。学校的通知一经下发,执行力最强的就是刘月玲老师,各种汇总统计表刘老师总是在我们年级带头完成。不光如此,刘月玲老师的班中有几名学生的家长是医务工作者,都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刘老师担心这些孩子们心理上有压力,第一时间与这些孩子单独沟通,给他们及其家人送去关心与呵护,并每天详细记录这些孩子们的上课、听课及作业完成情况。刘老师的工作就是我们班主任们的榜样,她的引导与沟通让我们看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育人不是在于成绩的高低,而是在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刘老师不仅是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更有一副热心肠。她帮助他人的事情已经传遍我们学校,理化生组的姜老师在直播时遇到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及时图文转换,刘老师不仅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讲解技术难题,而且还让自己的爱人参与其中,直到问题解决完美了为止。
袁丹老师:守护与关爱
虽然袁丹老师的班主任资历尚浅,但也是一位“能打硬仗”的“女汉子”。她还兼任着英语教研组组长,既要指导英语组的业务指导,还要管理办理的事情。疫情吃紧以来,袁丹老师除了与年级其他班主任完成学校的各项事务报表、学生情况汇报以外,给自己额外加了一份更为细致暖心的工作。那就是将“关爱”进行彻底,她每天备课、上课之余,将还在外地隔离不能返陕的学生逐人统计,坚持每天与这些学生家长沟通,缓解家长们急躁的心情,并且将西安的各项法令、条例更新内容及时推送给学生家长。2月20日,高二1班有一名学生与家长从外地返回,她基本上陪伴了学生一路,问学生“出发了没?”“到哪里了?”“过防疫安检站了没?”一直到学生家长回复:“袁老师,我们已经安全到家。”她悬着的心才才彻底放下,最后还不忘叮嘱孩子家长主动隔离14天,每天给孩子测量体温2次。其实袁丹老师自己家里也有两个小孩,一个年幼粘着她,一个上小学,也要上网络直播课,都需要照顾,都需要管教……
这就是我们几位可亲、可爱又可敬的班主任,他们的工作琐碎、平凡,但细微之处见精神。使命担当、责任奉献、教育情怀,就流淌在这点点滴滴的繁琐细微当中,就这样落在学生与家长的心里。他们就是平凡的教育者,但以真诚与爱心,书写着平凡之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