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雁塔校区
今天是 :

德育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德育管理 > 正文

艺术节背后的故事——初一篇

日期:2015-05-22 点击数:  来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作者:校办 

在本次艺术节的筹备过程中,初一年级各班提前动手,班主任提前策划,如初一(1)班在杨晓平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初一(2)班协助年级整体配合,初一(3)班尽最大能力展现自我风采,班主任赵琦老师牺牲自己节假日休息时间为班级采购彩旗,下午放学后不辞辛苦进行训练,初一(4)班也提前进行准备,并进行多次筛选,学生们齐心协力,家长们支持配合,在大合唱和经典诵读中,赵琦老师、陈毓敏老师不辞辛劳,利用周六、周日和午休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排练出了精彩的节目。

“尽心、尽力”追求完美。经典诵读《弟子规》《少年中国说》在5月14日下午已经通过了彩排,但是,杨雪焕、赵琦两位老师为了追求完美的舞台效果,给全校师生展示最美的一面,下午7点多仍然带领学生在舞台上现场演练,反复修改,两位老师这种“尽心、尽力”追求完美的风格值得点赞。

我校管乐队是一只以长笛、单簧管、萨克斯、打击乐器为主的木管乐队,其成员大部分是升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乐器的,以这样的水平来演奏大型交响乐作品改编的曲目,其难度可想而知。本届艺术节文艺汇演合唱队主要由初一(3)班和初一(4)班的同学构成。经过刻苦训练,在表现《红旗颂》这一气势磅礴、极富表现力的作品时,乐队、合唱队同学对于音乐的把握比较到位,既能通过萨克斯和打击乐来表现音乐的气势磅礴,又能通过长笛、单簧管和小军鼓来表现音乐的柔美和灵巧,童声合唱对音乐的表现更是锦上添花。《木偶兵进行曲》是一首由巴西民歌改变的木管三重奏乐曲,其音乐风格欢快、活泼,乐队和合唱队对音乐的阐释也非常到位。(点评人:陈毓敏

两个初一的孩子,非常可爱,虽然在表演技巧方面略显稚嫩,但是在语言表达、语言与表演的统一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整体表演,具备了一定的相声表演艺术的特质,很有潜力。(点评人:肖保成

这是初一(3)班表演作品。他们能用我国国粹京剧元素的戏歌用来作为艺术节的表演,非常值得肯定。表演富有有激情,动作整齐,人气更旺,很受观众好评,可喜可贺!(点评人:肖保成

初一(4)班同学带来的小合唱《TIK TOK》,是一首以流行电音为主的电子舞曲音乐,并包含了Bitpop(英式摇滚)元素,并加入了时而活跃、时而钝停的鼓掌节拍及合成器流行音乐的元素。几位青春活力的初一女同学的出色表现使整个节目更具活力和青春气息。(点评人:陈毓敏

经典诵读共有两个篇目构成。《弟子规》是年级诵读比赛规定篇目,内容上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为了增加表演的艺术形式和时尚元素,整体诵读之前,由女声独唱《弟子规》(方文山创作的歌曲)开场,这首歌曲将中国古典乐器运用得炉火纯青,不仅旋律优美上口,还荟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将中国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全体朗诵环节朗诵的是《弟子规》中的第三章《谨》。

第二篇《少年中国说》,节选了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此文极适合当下的青少年诵读,能够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心。诵读结束,学生合唱了歌曲《少年强》(成龙原唱)部分片段“少年强,心飞翔,断了路梦在天上,败不降,最坚强,泪擦干挺起脊梁,情无疆,义坦荡,爱种在生命战场,恕我狂,勇敢闯,我不是倔强张扬”,希望能引导学生拥有梦想,茁壮成长,真正成为中华不屈的脊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初一年级带来的经典诵读《弟子规》《少年中国说》,既保留了传统朗诵的基本精髓,又融入了独唱、合唱、舞蹈等表演元素。《弟子规》的歌声清脆甜美,朗诵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同学们优秀的演绎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宏大的视听盛宴,同时又弘扬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少年中国说》的演绎更是精彩绝伦,既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积极进取,又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的朝气蓬勃。整个诵读表演作为艺术节文艺汇演的压轴节目,振奋人心,极富正能量。(点评人:陈毓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