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雁塔校区
今天是 :

德育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德育管理 > 正文

中国人永远的痛

日期:2013-04-16 点击数:  来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作者:校办 

毫无疑问,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痛,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从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太多太多,尤其是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击,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据统计,抗日战争我国军民伤亡达到2100多万。而在这其中,南京保卫战及随后的南京大屠杀更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揭发出来。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南京的作战。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12月13日,南京沦陷。

但是,南京不是一座不战而亡的城市,因为各种影视作品只专注于表现南京大屠杀,所以大多数人只知道在南京发生了中世纪式的屠城。但对于南京保卫战很多人或是不知道,或是存在种种误解和谣传。南京不是华沙,不是巴黎,不是雅典,也不是布鲁塞尔,这座城市的保卫战曾经有悲壮和惨烈的开始,也有令人叹息和哽咽的结局。

1937年11月,大熔炉一样的淞沪会战,以日军在杭州湾的包抄、国军大撤退而结束。而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则是国军的主力军。淞沪会战后,日本华中方面军向大本营报告,必须攻克南京,才能迅速解决战斗,随后日本开始进攻。

在日军完成了对南京的包围后,国军宣布南京全城戒严,而守城的则是南京国军卫戍部队,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部队大部分是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所谓国军精锐,人员和装备配置不整齐,为了凑人数还出现了人们常说的“拉壮丁”事件。有资料表明当时守卫南京的部队实际上只有8.1万部队,并且还有三分之一为“壮丁”。试问,这样一支部队如何与早有准备的日军精锐部队相抗衡?国军在武器装备落后、士兵作战素质差的情况下与日军作战,且南京城易攻难守(历史上的洪秀全,正是这样占领的南京城),结果可想而知。

从12月1日开始,日军开始对南京城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轰炸,整个天空处于灰色之中,一些阵地上甚至出现了国军全部阵亡的惨烈景象。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猛烈炮火的持续攻击下,日军冲破了中华门、光华门。国军与日军展开巷战,国军旅长易安华在头部、右臂、腰部多处负伤的情况下仍鼓励部下:“我们是堂堂中国军人,绝不偷生而负国负民”,最终壮烈牺牲。

12月2日上午七时,日军从雨花台右侧突入,在10多辆战车、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日军步兵猛攻赛公桥阵地,国军第七十四军付出了阵亡1700多人的代价守住了阵地。上午9时许,日军在中华门和水西门一带轰塌了城墙,200多名日军进入南京。七十四军组织敢死队一次又一次发动反击,有许多军人在战斗中阵亡。

第二天,日军第114师团冲上了雨花台,守卫雨花台的国军第八十八师将士们把剩余的手榴弹用绳子捆起来,摆在阵地前,当日军冲上雨花台的时候他们引爆了手榴弹,爆炸声惊天动地。

随着日军不断夺取制高点,南京的沦陷已成定局。司令官唐生智草草下令撤退,却未制订详细的撤退计划,将南京城内的中国人民置于水火之中,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12月14日,日军山田支队占领了南京最后一个支撑点——幕府山,第六师团一部进至下关,大量中国官兵成了日军的俘虏。日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签署了一份“阅后销毁”的密令,要求所属部队杀掉全部俘虏。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更是向士兵宣布“解除军纪三天”。在占领南京的6个星期内,日军残忍地屠杀了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数万人、平民二十余万人,总数超过三十万人。

当时在南京的外国记者都目睹了日军这一暴行。美国《纽约时报》驻南京特派记者在报道中说:“日军占领后三天内,大规模地抢劫,奸淫妇女,屠杀普通居民,将居民从家中逐出,成批地处决俘虏,抓走成年男子,使南京成为一座恐怖的城市”。连倾向于日本的德国驻华官员在给其政府的报告中也写道:“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

我们作为中国人,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但我们也不应该将这一切归咎于失败的国军,以易安华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军人为保卫南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应该被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让我们记住那些英雄,向英雄致敬,向南京保卫战致敬,勿忘南京大屠杀,走向美好的明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