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教育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推动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促进家校合作,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5月12日,我校开展了本学期“家长进课堂”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激活家长群体的专业资源,将社会职业智慧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来自医疗、文化、科技等领域的8位家长化身特聘讲师,为2027届同学们打造了突破学科边界的素养课程。

在课程设计维度,2027届家长们基于职业专长,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多维体系:安全教育课程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1班家长通过水域救援冠军的真实案例,将防溺水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存技能;文化传承课程侧重沉浸式体验,2班家长通过民族服饰触摸等具身学习,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社会发展课程搭建认知脚手架,6班家长以西安城市发展为案例,引导学生用规划师思维理解文明传承与创新。




同时,本次活动创新了家校协同机制:急救专家家长在5班创设"黄金四分钟"救援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构建学生的急救思维;网络社交主题课程则形成家校对话平台,4班家长与班主任共同设计辩论环节,在观点碰撞中建立数字时代社交准则。这种"专业指导+教育转化"的合作模式,使家长资源有效对接学科育人目标。





活动现场呈现出显著的教育增值效应:党史主题课程“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帮助同学们梳理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感悟红色精神,唱响青春之歌;茶艺课堂升华为礼仪修养课程,学生在21道茶艺工序中体悟"守规矩、知进退"的处世哲学;手工花艺制作延伸为情感教育载体,8班学生在插花造型艺术中理解"感恩需要具象表达"的生命教育真谛。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在课下反馈中表示"重新认识了父母的职业价值"。




当课堂的边界被重新定义,当最后一节家长课堂的铃声响起,留在学生笔记本上的不仅是急救步骤或茶艺流程,更种下了对知识跨界融合的认知,对社会角色互动的理解,以及对终身学习理念的体悟。教育的本质愈发清晰——在家校共育的生态中,每个参与者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今后,交大附中雁塔校区将继续以“教联体”为构建目标,在教育的共生共长中,培育面向未来的完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