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高2019届四班王钊禹家长)
交大二附中,坐落在在西安交大医学校区西南角,面积不大,但很精致。一栋四层高的主教学楼坐落在中间,南面是一排二层小楼,北面有二个篮球场及一排简易房,正门朝北。高大的树木主要分布在东西两边,紧邻院墙。篮球场用木制花箱和道路隔开,主楼前后的花坛里草皮打底,灌木翠绿,枫树、棕榈树等交错点缀,装扮校园。
我的两个儿子就在这所看似不起眼的中学读书。
大儿子(以下简称儿子)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无论擅长的乐器,还是不擅长的歌唱,他都能大方地展现出来,口齿并不伶俐的他竟然还能说几句相声。他的特别之处是动手能力很强,修自行车、修马桶、修电器以及做饭等基本上手到擒来,搞不清楚他怎么学会的。他喜欢玩游戏,此时也是最专注的时候,谁打扰跟谁急。不过,稍显急躁的他需要进一步锻炼耐心,提升团队合作理念,培养更宽广的胸怀。让我最头疼的是儿子那笔字,龙飞凤舞,惨不忍睹,亟待改进。
还有半年,儿子就要参加高考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自然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大学,走好人生这重要的一步。冲刺在即,希望一切都能顺利。
然而,天道不测,造化弄人。最是需要安顺的时候,儿子的健康偏偏出了状况,腿痛的厉害,痛到无法走路,痛到不能安睡,而且,原因不明!开始几天,他痛得实在难忍时,我们建议他在家休息,但他坚决不同意,只好随他。多少个清晨,皮实的儿子都呲牙咧嘴、牙关紧咬,起床穿衣甚至要用几十分钟的痛苦煎熬。他的母亲看到他这样,也忍不住流泪,而我则给他打气鼓劲,让他用意志力去战胜疼痛,每天送他上学,为他送饭,接他回家。
眼看着就要高考了,他却让病痛折磨得没法安心学习。每当看着他拄着双拐蹒跚上下楼,我就在想,到底因为什么,让儿子在高考复习最关键的关头,遭受如此苦痛。焦虑困扰着我,让我感到无奈,也很无助。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我反复给他唠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实,不用我多说,这段话儿子背的比我熟,也许在病痛的折磨下他的领悟更深刻。
之前我多次去交大二附中开家长会,认识了部分老师和一些学生,老师很负责任,学生也非常有礼貌。最近因为天天接送儿子,接触比之前频繁许多。就是在这种接触中,我焦虑的情绪慢慢在缓解,上火溃烂的鼻孔也逐渐愈合。
仔细想想,在学校接触到的无非都是一些小事。儿子走路需要借助双拐,书包太重背不动,每次接送时他的同学,有的帮他背书包,有的出手搀扶,防止他跌倒;许多同学没机会直接帮忙,就对儿子说“加油”,拳头紧握目光坚定;有时我们刚到楼下,他的同学就来了,一问才知道是老师叫他们下来帮他;有时在楼下碰到班主任张春老师,老师一定会上楼让学生下来帮忙;各位老师每次碰到,他们都会问一下儿子的情况;代语文课的屈晶老师还把自己的电加热靠背拿给儿子用。我渐渐明白,温暖和感动就来自于这些细微小事。同学们默默的搀扶迎送,真诚的注视里有祝福更有鼓劲;老师们悉心的问候和照顾,关爱的目光里有鼓励也有期盼;就连不苟言笑的孙鹏伟校长都知道儿子得病并给予问候,慈祥的眼神中有赞许更有肯定。润物细无声,校园自芬芳。二附中校园里的芬芳气息,让人心静。
之前,就很欣赏交大二附中打造“书香校园”的系列举措,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才发现,这个活动的意义远比我当初的理解要丰富的多,深刻的多。老师喜读书勤读书善读书,潜心教学,有思想懂引领,为人师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知识,感悟世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开卷受益,滋养内心,升华情操,培养爱心;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摒弃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腹有诗书口能交流身体力行。每次走过教学楼楼道和楼梯,总感觉在通过一面面会说话的墙,给人启迪,赋予人能量。看似简单的“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实际上是人才培养的艰巨而浩大的工程。“书香校园自芬芳”,既体现在学生的书卷气上,又展现在行动的活力中。真正的芬芳是根植于内心的善念,付诸于外在的行动,知行合一。经过二附中“书香校园”的熏陶,学子们一定会成为有良知、有理想、有闯劲、有担当的人,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儿子一定会理解,疼痛和苦难一样,是成长的营养,人生的磨砺;他也一定会感悟到,在二附中这样的环境中,再大的苦痛都将过去,留在心中的是永远的感动和温暖。记住这段经历,铭记师恩感谢同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戒除浮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高效学习,立志成才回馈社会。
庭院中,纤细的七瓣红枫在初冬的瑟瑟寒风中变黄蜷曲凋落,待来年春风送暖发芽透红绽放,用火红的枫叶为遍地的绿色点缀增色,给世界带来美丽。
校园里,勤奋的莘莘学子在寒冬的煦煦暖风里汲取充电积累,盼初夏炎炎烈日预备奔驰冲刺,用最好的成绩为人生的远航撑帆备桨,给学校增光添彩,。
交大二附中,一个不起眼但内涵丰富的学校,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永远不会无助。
孩子们在这儿读书,我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