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儿吐艳、柳枝婀娜、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们迎来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承办的“雁塔区中学化学特色教研暨陕西省高中化学名师王琪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安排王琪名师工作室的两位成员,交大二附中的马青梅和西电附中王岚两位优秀的化学老师,各自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绝伦的同课异构“化学能与电能”,雁塔区各校的化学老师及王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特别是扶风高中的陈娟琴、包文飞、任冬三位老师和乾县二中的吕剑飞老师远道而来参加了工作室的本次活动。
下午第一节课,王岚老师在高一3班以“群英荟萃,水果开会”的故事开头导入本节课,引发学生亲自动手体会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开启了本节化学课的奇妙之旅,随后联系我国国情引出我国发电总量的构成,为原电池的引出埋下伏笔。接下来进行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及团队合作意识,落实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最后还当堂进行了角色扮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学以致用,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落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
下午第二节课,马青梅老师在高一4班以生活中用途广泛的电器进行导课,体会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随后播放视频《电池的起源》,以视频为载体,开启了两个科学实验活动的探究,寻找“青蛙腿”的替代品、寻找锌银组合的替代品,旨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落实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后再进行理论思辨,逐步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落实证据推理和创新素养;随后总结提升,提出锚式问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拆分为链式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形成原电池思维模型,最后通过习题对本节课进行了拓展延伸,从而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的素养。
下午第三节课,所有参与交流的老师齐聚本部一楼录课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课交流,首先由马青梅、王岚两位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并对课堂的整体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深刻的课后反思,促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自我成长意义深远。
随后,雁塔区化学教研员、教学经验丰富的马鑫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交流课进行了点评。马老师指出,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各具特色,课堂都特别精彩。马老师同时提到在日后教学中各位老师一定要注重课堂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注重学情和目标的统一,教师积极引导,用问题驱动课堂,注重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呈现融洽的课堂氛围。马老师还与众多同仁分享了本节课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引发在座老师积极思考、创新实践。
紧接着交大二附中副校长、陕西省高中化学名师王琪工作室主持人王琪校长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定位,站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对两位青年教师的交流课进行了深入评价,从课堂参与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实验准备等各方面指出了两位老师各自的优点,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建议。
春风轻拂,花香四溢,作为努力奔跑的追梦人,王琪名师工作室的诸位老师一定会牢记育人使命,用心备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共同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机遇与挑战。春暖花开,让我们一起筑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