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张巧兰老师主持的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在我校会议室顺利开题。参加此次开题会议的有交大二附中孙鹏伟校长、雷允绒、王琪副校长、王玉华主任,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及政史地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雁塔区政治教研员赵小绒老师,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交大二附中教研室主任王吾堂老师做了开题指导。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张巧兰老师主持。

雷允绒副校长宣读了课题立项证书和《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课题负责人张巧兰老师首先代表课题组向参会领导和指导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然后从课题简介、课题的研究现状、预期研究成果等六个方面做了开题报告。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张老师论证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内容和创新之处,重点展现了本课题的预设目标,即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方法策略。同时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步骤及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出课题组成员既要明白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分工,又要相互协作。随后,课题组成员刘新牧、刘海荣、杨朵朵三位老师分别立足于本学科,汇报了关于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落实本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思路、研究设想以及推进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课题组四位老师的开题报告,赵小绒、王吾堂两位专家进行了悉心点拨和指导。他们从宏观到微观,从课题的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研究成果到开题报告及论文的规范,包括字体和字号的选择,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他们充分肯定了本课题致力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和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相结合、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素养提升相结合、把核心素养的普遍性要求和学生个性化特征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等亮点,同时指出了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赵小绒老师指出,文献回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但重在创新;同时,作为实践研究,重在实践,特别重在教学过程和研究过程,建议从这一过程的主体角度进一步整合课题的研究假设;分层研究的方法除了问卷调查以外,还可以有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建议把课题研究和平时的教研活动相结合,实现老师在研究中成长,合作中提升;建议把这项研究置于整个陕西省基础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形成一个既体现本校特色,又具有更高推广价值的范例。
王吾堂老师指出,在课题界定时要注意并澄清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在任务分工时既要关注政史地三科的差别化任务,也要兼顾一般性任务;在成果整合时既要呈现现三科的个性特征,更要呈现三科作为文科的通识素养及培养。同时,他也指出,本课题属于实践研究,强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但又不限于课堂,还可以包括三个学科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学预设等内容;对本课题教学评价的研究缺失也提出了补充建议。
张巧兰老师表示,一定和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和落实两位专家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研究预设、过程、结果等,使研究方案更加精准,实施过程更加规范,任务分工以及结果呈现更加科学,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王琪副校长肯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郑重宣布了开题决定。孙鹏伟校长高度评价了本次开题和开题的意义,表示对课题的研究提供全力支持,也希望此项研究能为教育和教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时预祝课题按时保质保量结题。
一项研究一次会议,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促成课题组成员之间、专家与课题组成员、教研组内外的交流互动,开阔了视野,成为教师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的又一次契机,再次践行了我校研究及行动,行动及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