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我校2011年教科研总结大会是一次“四会合一”的大会:
第一,是我校2011年教科研总结大会;
第二,是我校2011年教科研表彰大会;
第三,是我校申报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 规划2011年度小课题研究共有“17项”课题成功获得结题并有“3项课题”获得优秀课题的通报及表彰大会;
第四,是我校申报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 规划2012年度重点攻关课题、规划课题及小课题的启动会。
回顾过去,我代表学校对我校在2011年中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在教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表示忠诚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展望未来,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国家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启动,2012年度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 规划重点攻关课题、规划课题及小课题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我们作为雁塔区“大学区管理制”的学区长学校一定要发挥我校的教科研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推进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我校教育质量的年级均衡发展和全校整体提升做出新的成绩。
我校正在进行的初中“先学后教”导学稿课堂教学改革,高中进行的“导、讲、练、提”模式的导学稿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在开展打造适合我校学生认知能力的“高效课堂”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二度预习,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度开发,怎样将学生的行为固化为习惯,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在新课改中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等一系列问题,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大家去探索、去研究。
新课程正因为其“新”的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旧的东西,包括旧的理论、旧的方法,旧的专家、旧的权威……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以及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快餐文化”对中学生的冲击,学生理想目标的缺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缺失,学校教育效果与家庭教育效果出现5+2=0的现象等等,使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课堂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都面临新的挑战,研究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学习习惯和方式的新特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需要一线教师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都应努力具备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自身优势,使自己早日成为成为研究型教师。
一、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呢?
研究型教师首先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反思、善于反思,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改进自己的实践行为,积极探索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研究型教师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研究型教师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②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能综合有效地应用;③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并能不断进行反思,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④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善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三、研究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使“敬业、乐业”成为工作的一种常态
敬业首先是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我们就会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而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乐业是教师最好的工作状态,既愉悦自己,又会因为巨大的内驱力成就自己的事业,从而成就学生。
2.使“责任”成为工作的一种动力
研究型教师心目中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教好书育好人。有了这样的“责任”意识,我们便多了一层敬畏,敬畏讲台,敬畏学生。敬畏使我们不敢懈怠和含糊。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的心灵和头脑装进什么,装进多少,对他们的一生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多大影响,这些最直接的问题将时时拷问我们的良心,因此精益求精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责任。
3.把“学习”作为工作习惯
研究型教师学习把“学习”作为工作习惯。首先要知不足,然后才会自觉学习、不断学习;书本中习得,同伴中汲取,实践中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提升。
专家引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同伴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就看你有没有气度去学;
自我提升:“吾日三省吾身”,就看能不能持久。
4.把“研究”作为工作方式
研究,首先要具备研究的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博大的空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研究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也可以是研究者,只是,我们要具备研究的心态、研究的智慧: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最小的问题;有一套智慧的手法,把问题变为课题;形成一种艺术,把问题解决,把课题转变为成果。教学研究不是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的工作方式。
5.使“研究文化”成为工作的环境
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都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责任分担成果共享,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学校要积极打造团队研究文化。既发挥领头雁的作用,让团队一起飞得更高更远,又让这种文化浸润每一个成员。“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还知识以生命,还课堂以灵性,打造活力课堂,高效课堂,做魅力教师,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学会研究。
四、研究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做到三勤——
一是勤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人的观念日新月异,不读书不看报,孤陋寡闻,何以从事教学研究?
二是勤思考。仅有一股研究的劲还是不够的,在研究之后,我们还得对我们的实际操作进行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改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勤总结。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是“研究型”教师的三个基本功,三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五、研究型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
研究型教师是复合型教师,其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1.普通文化知识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善。研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
2.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等内容。
3.教育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
六、研究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的区别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30年﹥﹦30年,30年﹦1年。这组数字是什么意思呢?这组数字显示了“教书匠”和研究型教师的区别:同样有30年的教龄,对于研究型教师和那些平庸的教书匠而言,含义是大不相同的。因为研究型教师教30年同样的课本,他年年在备新课,年年在出新教案,他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根据学生的新变化创造性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他名副其实地“教”了30年,创造了30年。而教书匠的讲义常常是30年一贯制,他年年用老方法,年年讲老内容,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在重复自己。所以,他虽然有30年的教龄,但充其量只能说,他“教”了1年而重复了29年。所以,简单的说研究型教师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创新的教师。
七、与全体教师共勉
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做一个心胸豁达的教师;做一个有梦想、有进取心的教师;做一个能够与学校荣辱与共,具有主人翁精神的教师;做一个善于计划、总结和反思的教师;做一个有理想,重视自我发展的教师;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善写作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懂艺术的教师;做一个精教学、善教研的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