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步入一月中旬,西安的疫情终于胜利在即。我们终于可以放下紧张的心情,听听这一个多月来,发生在身边的那些动人的故事。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一个又一个事迹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依然热泪盈眶,不能自已。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们的家长。平日里,我们彼此以孩子为纽带,在教育战线的两头,默默地合作着。当城市陷入危急,当他们挺身而出时,望着他们的背影,我们才忽然明白他们有多么高大。平日里他们在忙碌在各行各业,为生计为家庭的幸福而奔波。可在此时此刻,他们都穿上统一的防护服,成为坚守在这座城市各个战线上的钢铁战士。在寒冷的冬天,在空旷的城市,他们像满天星光一样,温暖着服务的人,温暖着自己的孩子,也温暖着我们。
当第一次看到“坚持岗位,一直没有回家”这样的表述时,我们内心抑制不住地泛起暖流。然后一次一次见到,心灵一次一次受到撞击。终于在某一次再见到这句话,内心的感动忽然如同决堤洪水,再也无法遏制。因为我们突然发觉,这是一个多么可敬可爱的群体。我们终于明白魏巍当年采访志愿军战士,为什么会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题了。面对这样令人尊敬、令人动容、令人心潮澎湃的群体,除了“可爱”,还能想到别的什么词呢?
又想起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他们可能最需要爸爸妈妈——线上教学的时候在身边陪伴,运动锻炼的时候在身边鼓励,焦虑的时候在身边安慰。父母为这座城市无私地奉献,似乎唯独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教育战线上的“盟友”,我们明白家长们的想法。身教胜于言传,还有什么比特殊时期挺身而出更好的家庭教育呢?
希望孩子们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让自己终有一天也能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一个大写的人。
初二4班 曹静睿墨的妈妈
2021年12月28日,孩子爸爸曹王斌所在的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到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紧急支援命令,他立刻带领3名民警奔赴全季酒店集中隔离点参加封闭值勤。负责隔离酒店的内外、安保任务。包括维护隔离酒店管控秩序、保障消防安全、隔离人员护送等。到今天(2022年1月13日)为止日已封闭执勤17天。这17天来,他一直和密接群众一起封闭在酒店。目前任务仍在进行中。
我从十二月初就没回西安了,我们学校(陕西机电技工学校)封校了,孩子学习上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会常常督促她的。

初二7班樊润家的父亲
我是初二7班樊润家的父亲樊勃,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元旦过后,疫情趋紧。1月4日,我们得知志愿者们需要医疗物资,妻子和我第一时间向志愿者们送去为家里准备的防护服,口罩,消毒酒精,消毒喷壶,防护面罩,防护帽,防护手套等医疗物资。孩子妈妈本来也要求当志愿者,最后商量决定由她在家管孩子,由我加入抗疫工作。
哪里危险我不怕,我们去人民医院门口执勤,去最前线工作,到社区协助做核酸检测。我们团队配合七个社区和单位进行22次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工作,完成5批次志愿者轮岗进行输往西安蔬菜51.5吨分装工作,完成4次居民摸排工作,完成其他防疫志愿工作3次。
谈不上什么贡献,只是希望为西安尽绵薄之力,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初二3班马昱博的妈妈
我是初二3班马昱博的妈妈闫芍药。
疫情袭来时,我所在的交大一附院是最早发现疫情轨迹而封控的场所之一。在医院里,还有一个大家不容易想到的群体需要照料——留在医院的危重症患者。
作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的国家级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在新冠疫情袭来的时候,冲在一线,护理多学科急危重症患者是我的职责。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一附院隔离病房工作。每天隔离病房的护理查房、患者管理、治疗用药、心理疏导、病区的感染控制、流程梳理、人员优化组合、重症患者护理要点梳理培训……都是我的工作。隔离病区的工作,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因此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都成为常态。
身在隔离病房里,不能看手机,也接不到电话和微信。我其实每天都惦记孩子,其他的家长此时可以在家里给孩子上网课,我却不能,心里很担心他。不过,听老师们说,孩子平时上网课很认真,作业也都能够按时提交,我还是为孩子这段时间的成长感到欣慰和骄傲。
别人叫我们白衣天使,我经常告诫自己:这是荣誉,也是职责。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也是奔赴前线的战士。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明白:有国才有家,同心抗疫,春天终将到来!

